面对“互联网颠覆说”的三种表现
有意思的是,面对“颠覆”说,传统行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表象。其中一部分选择据守,比如出租车行业,结果被UBER革了自己的命;另一部分选择试水,比如消费电子行业,结果大都只是在电商上做文章,束手束脚,远没有外来者小米那么风生水起。
剩下还有很小的一部分,选择脑洞大开,充分拥抱互联网,寻找各种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走这条路,往往意味着要对自己曾经的成功模式进行彻底改造。这不仅需要勇气、魄力,更需要坚实的资本基础,才能跟得上当下互联网行业小步快走、不断试错的节奏。
这样的企业有没有?有,但因为需要依赖的客观条件太过苛刻,主观意识又要非常超前,落到现实环境里,真的是少之又少。直到加多宝出现,才算是有了真正的代表。
上周,刚刚推出新包装、剑指可口可乐的“金罐加多宝”召开了一场1000人同时在线的微信发布会。
你或许会认为这又是个找互联网“拉郎配”的噱头,但事实却超乎了很多人的既有印象——这场发布会由国内最知名的科技博客掌门人张鹏主持,一上来就抛出了属于金罐加多宝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年销量数十亿罐的加多宝将成为O2O行业的新标杆。
加多宝做了超乎传统行业想象的事
解读加多宝的“移动互联网+”,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过去与消费者只有一个联结方式:喝。事实上从一罐饮料的角度,除了“喝”之外,似乎也没什么能深度挖掘的可能。
可是加多宝不这么认为,此次推出金罐包装很大程度上也是要主动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一罐,很不一样,金罐加多宝就是“金彩生活圈”的入口。除了“喝”之外,你还能通过它来打车、购物、叫外卖……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在此次发布会召开之时,加多宝已经在这么做了——它与滴滴打车已达成合作,你可以买罐加多宝,边喝边打车。拿出手机对着罐身扫一扫,滴滴优惠券就到手了。你可以边喝加多宝边上京东购物,要支付的时候扫一扫罐身,代金券即领即用……韩都衣舍、一嗨租车、百度外卖……据说已有十几家互联网企业与加多宝接触,并抛出了总值数亿元的礼金。
按照互联网既有模式,我们甚至可以提前畅想金罐加多宝的未来——如果移动互联网+战略能为加多宝带来足够的利润支撑,那么未来凉茶免费送,将利润重心转移至互联网服务端,绝不是天方夜谭。
“不可思议”背后的动机与逻辑
从这点看,加多宝甚至比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想得更“出位”,看得更长远。如果这就是加多宝切入互联网的动机,那么与之合作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呢?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毕竟“两情相悦”才可能走得更远更久。
其实,套用互联网“用户数量至上”的原则,互联网企业们“看上”加多宝是顺理成章的事。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加多宝年销量数十亿罐,虽然饮料罐看似用完即弃,但对比互联网一次点击所带来的流量,实际上还是有价值得多。每天千万级的金罐加多宝销量,已与1号店首页的流量相当。而且这些金罐一旦被嵌入优惠券等互联网服务,从“看”到“用”的实质转化率将远远超越没有实体的互联网流量。
更重要的是,加多宝抛出#万能的金罐#概念后,自己只需要制定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大方向。其他服务细节,移动互联网合作企业的产品经理们自会集思广益,毕竟面对每天千万级的高质量、高转化率“手持终端”,论谁也无法淡定下来,毕竟那也是互联网企业自己的生意。
大咖热评:
极客公园创始人 @张鹏:
几十亿罐加多宝,每一罐凉茶都变成一个入口,通过扫码,从端返送到云。我快速运算了一下,差不多每天加多宝会带来千万级的“流量”,我很期待,这个创新玩法会带来怎样的金喜。
张小盒创始人、互联网营销创意人 @陈格雷:
快消业实施“移动互联网+”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突破,之前可乐有尝试动作还不够大,加多宝正好可以借这次推金罐的契机给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做一次大胆的突破。饮料确实是深度触及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否真正建立场景,建立消费者习惯,还需进一步努力,不管怎样,未来一定是在加速来临的。另外,我觉得一定要加强文化力,让加多宝罐子成为文化的载体。
加多宝品牌负责人 @向云:
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讲大数据,讲“云”。但是“云”越多,需要依赖的“端”也就越多。与消费者产生最后一厘米连接的“端”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但终端电子设备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但有一种容量更大的“消费者终端”,却被浪费掉了。这就是快消品。
以加多宝为例。我们每年销售数十亿罐,以一罐一人次的“打开率”,就是数十亿的直接流量。这还不包括火锅、聚会等多人消费场合的“曝光量”,以及加多宝在全国各大媒体的广告覆盖。这些“流量”如果放在互联网圈,是一个什么概念?
所以,我们与京东、滴滴、一嗨、韩都衣舍等互联网公司联合,发起“2015淘金行动”,将金罐加多宝的数十亿罐体向合作伙伴开放,只要扫码就能进入我们的活动页面,只需简单的摇一摇,即可接入我们合作伙伴的优惠与服务。这是加多宝的第一次,也是快消行业的第一次。当所有人都在盯着“云”的时候,我们希望能挖掘、实验出“端”的更多价值。